輕油燃料油鄭州亞洲主要是燃料油很大的缺口地區,燃料油每年的產量約為5億噸,3到4億噸是貿易市場上可以流通的。歐美是主要的資源地,據有關咨詢機構預測,2020年亞洲市場將達到7800萬噸的缺口。 輕油燃料油價格從消費量來看,2013年我國的燃料油消費量達到了峰值3625萬噸,2017年我國的消費量是2892萬噸,與2015年基本持平。從燃料油的進口來源地來看,新加坡在2016年已經超過了委內瑞拉,取得了我國燃料油進口的前列,從新加坡進口353萬噸,位居二位的是委內瑞拉,進口281萬噸,第三名是俄羅斯,進口約116萬噸。燃料油消費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、煉化、工業、電力四個領域, 2012年交通運輸的燃料油消費為40%,交通行業基本上是在船用,到了2016年在船用燃料油已經接近70%。據BP的統計數據,全球燃料油的消費正在呈現逐年下滑的態勢,其中歐洲地區消費下滑量很大。另外從統計上看,亞太地區是全球燃料油消費的主力軍,而中東地區的燃料油消費則是增長的主要來源。而在船用油方面2005年至2020年,船用油需求基本保持穩定,消費量大概在1.5億噸/年,預計2025年至2040年,船用油的需求穩步上升,回達到2億噸/年。
全球燃料油年產量約5億噸,其中約3-4億噸在公開市場上進行貿易。在燃料油市場中,大的需求是船用(約2億噸/年),其次是發電需求(約1.5億噸/年),后是工業需求(約1億噸/年)。整體呈現歐洲地區、俄羅斯地區、美洲地區、中東地區需求較為過剩,亞太地區較為短缺的態勢。 據統計,2017年全球船用保稅油需求量約1.7億噸,集中于亞洲、歐洲、北美、中東,亞洲占總需求的38%,其中新加坡約為5000萬噸/年,韓國約為870萬噸/噸,日本約為380萬噸/年,中國約為1050萬噸/年,中國香港約為700萬噸/年,中國臺灣約為120萬噸/年。我國是亞洲二大保稅燃料油供應市場。
對于燃料油期貨多頭,倉單的消化是不利因素。按新加坡高硫380燃料油需求同比下降78%來計算,舟山2019年燃料油銷量400萬噸(按大部分高硫380燃料油假設),2020年舟山高硫380燃料油需求是88萬噸,那么,如果僅依靠船舶加注100萬噸倉單要消化超過一年時間,多頭可能要尋找380燃料油其他的需求出路。 對空頭來說,近期原油庫容不斷增加,倉儲費由0.2元/噸/天提升至0.4元/噸/天,未來有概率看到燃料油交割庫的批復(但考慮到高低硫轉換結束,低硫燃油是主流用油,380燃料油需求少沒必要占用太多交割庫容)。一方面倉儲費有可能提升;另一方面,倉單有效期有可能會縮短(現在的燃料油倉單有效期過長,利于多頭占用庫容利用燃料油期貨結構賺取月差),通過提高倉儲費、縮短倉單有效期改變市場結構能夠減少多頭對庫存資源的占用,更好地服務實體企業,但國內的月差結構與新加坡基本一致,并沒有因資金導致結構扭曲。
燃料油廠家作為煉油工藝過程中的后一種產品,產品質量控制有著較強的特 殊性。終燃料油產品形成受到原油品種、加工工藝、加工深度等許多因素的制約。 根據出廠時是否形成商品量,燃料油可以分為商品燃料油和自用燃料油。商 品燃料油指在出廠環節形成商品的燃料油;自用燃料油指用于煉廠生產的原料或 燃料而未在出廠環節形成商品的燃料油。 根據加工工藝流程,燃料油生產可以分為常壓燃料油、減壓燃料油、催化燃料油 和混合燃料油。常壓燃料油指煉廠常壓裝置分餾出的燃料油;減壓燃料油指煉廠 減壓裝置分餾出的燃料油;催化燃料油指煉廠催化、裂化裝置分餾出的燃料油(俗 稱油漿);混合燃料油一般指減壓燃料油和催化燃料油的混合。根據用途,燃料油可以分為船用燃料油、爐用燃料油及其它燃料油。